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

图片

图片

首页/ 政府公报 / 正文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印发“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渭政办发〔202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庄里试验区:

《渭南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渭南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前 言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重要遵循。

“十四五”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度挖掘“山、水、城、陵、红”品牌价值,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以文旅品牌提升知名度,以特色文旅产品提升美誉度,以优质旅游服务提升满意度,全力打造华夏山水文脉汇聚传承地,助力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规划范围包括市内11个县市区,13030.56平方公里,是指导“十四五”期间渭南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专项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到203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承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演出,秦腔现代戏《家园》荣获“特别贡献奖”,秦腔小戏《哎呀呀》荣获“群星奖”。秦腔现代剧《张富清1948》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同州梆子《枣花香》荣获“文华剧目奖”,阿宫剧《红梢林》、线腔《金水弯弯》荣获“文华优秀导演奖”,参评剧目数量居全省十地市第一,获2个综合奖,5个单项奖。秦腔剧本《渭华星火》《乡愁》、同州梆子《丰图义仓》先后入选国家和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铡美案》荣获中国秦腔大会演“优秀演出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绩显著。积极发掘优秀文化丰富内涵,创新继承非遗文化,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制度,加强非遗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我市现有联合国非遗项目1项、国家级17项、省级109项、市级311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6人、省级113人、市级643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临渭区渭南碗碗腔、富平县朱氏正骨术2个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推荐名录。推动非遗进景区、非遗产业化等非遗保护形式,在全省均具示范意义。

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成效突出。华阴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韩城市、大荔县、临渭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现有A级旅游景区81家,其中5A级1家、4A级20家。全市44家A级旅游景区完成与市级旅游数据平台对接,“线上购票、扫码入园”智能化、信息化初显成效。星级宾馆20家、高星级农家乐283家、旅行社32家、分社37家、服务网点131家。现有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4个。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日益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元剧场”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成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渭南大剧院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标,现有三级以上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2个、美术馆1个,建成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30个、乡镇文化站128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2103个、“百县万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8个、市级村史馆示范点20个、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标率均达到98.7%。形成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举办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启动仪式暨首届“九曲黄河 多彩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黄河岸边有非遗——外国网红解码幸福渭南”渭南非遗海外传播活动。华阴老腔、华州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蒲城杆火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加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来自千年前的声音——唐·双鸾双兽葵花铜镜》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旅游电视周暨第二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国际电视周”好栏目奖和优秀短视频两个奖项。秦腔现代戏《家园》《李仪祉》《天国的百合花》《红色经典》先后在马来西亚、“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北京、香港等地巡回演出50余场次。先后引进“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惠民巡演综艺晚会《一路同心》、舞剧《红色娘子军》、歌剧《大汉苏武》、话剧《白鹿原》《司马迁》等大型文艺演出59场次。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文化价值挖掘利用不充分。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对特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深入挖掘与开发,资源转化利用率较低,“文化+”产业开发不充分,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产业及新业态种类较少,未形成知名品牌。二是旅游产品结构不优。我市缺乏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结构不优和产业链不长问题依然存在,文化旅游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文旅融合绩效不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未能充分挖掘利用,文旅融合业态创新不足,未形成典型性、代表性的文旅融合IP。四是市场主体竞争力不足。我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较少,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文化产业集聚格局尚未形成,发展活力尚显不足,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品质化、个性化程度较低,尚不能满足大众旅游时代的消费需求。五是人才队伍支撑不强。缺少在艺术创作、非遗传承、文创产品研发、旅游开发、运营管理等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型技能人才,基层文化旅游工作力量配备不足,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文旅人才队伍仍需壮大。

(三)发展环境。

新发展阶段文旅产业的多重机遇叠加。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为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科技赋能驱动文旅创新、深化改革激发文旅活力、高水平对外交流与合作等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新常态背景下文旅产业的多重挑战并存。一是全球经济增速继续下行,贸易保护影响加剧,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二是作为黄河“金三角”核心城市,我市面临与周边城市旅游资源趋同问题,国内竞争激烈。各地有吸引力、有特色的文旅产品不断涌现,文旅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对文旅行业造成沉重打击,常态化疫情防控对文旅产业供给结构、服务品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多维优势支撑。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形成了国际华山、黄河湿地、旅游城市、帝陵文化、红色爱国教育等文旅融合品牌,具备深厚的资源和品牌优势。我市位于黄河金三角地区,是经济协作互动发展的重要区域,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同时,依靠秦岭、黄河两大自然生态资源,拥有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具备良好的生态优势,为我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落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旅游全要素,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践行“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坚持“文旅融合、改革创新、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原则,唱响“岳渎相望、华夏根脉、大美渭南欢迎您”,扮靓“黄河华山·家在渭南”文旅名片,建设华夏山水文脉汇聚传承地,助力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原则。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化为灵魂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为载体促进文化繁荣,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教育、科技、体育等深度融合,延伸文旅产业链,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原则。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思想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载体渠道、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和文化创造活力。

——坚持区域合作发展原则。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形成内外联动、交流互鉴新发展格局。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以景区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支撑,形成多级高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梯次发展格局,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倍增”。

(三)发展思路。

依托“山、水、城、陵、红”资源优势,锚定“一市两区三地”定位,积极实施“1458”发展战略:围绕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1条主线,构建秦岭北麓名山观光与休闲度假、黄河风情与农耕文化体验、渭北圣贤文化与东府民俗风情体验、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研学4条旅游带,打造华山休闲度假、黄河风情领略、东府民俗体验、圣贤帝陵追忆、红色爱国教育5张名片,着力构建新时代文艺创作、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现代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业、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8大体系,把我市打造成为集西安都市旅游辐射区、关中民俗旅游核心区、黄河生态旅游特色区“三位一体”的华夏山水文脉汇聚传承地、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

专栏1 “1458”发展战略

“1条主线”

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稳定增长、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效益良好、绿色发展、充满活力”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建设渭南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4条旅游带”

秦岭北麓名山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带:以多彩秦岭绿色风景道与渭河百里画廊风景道串联沿线的景区景点、特色村镇等,开发山地观光、户外运动、低空体验、养生度假、民俗文化等旅游产品,打造秦岭北麓名山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带。

黄河风情与农耕文化体验旅游带:以沿黄公路为主线,黄河文化为依托,融入古道文化、美食文化、农耕文化、诗经文化、史记文化、体育文化等元素,打造沿黄公路自行车赛,将景区宣传、农副产品推介、文化展示等有机融于赛事活动,实现“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打造黄河风情与农耕文化体验旅游带。

渭北圣贤文化与东府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带:以旅游风景道、休闲体验绿道等为轴线,串联史圣文化、帝陵文化、仓颉文化、杜康酒文化、陶艺文化和中华郡、酥梨园、樱桃园等为核心资源,打造渭北圣贤文化与东府民俗风情体验旅游带。

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研修旅游带:依托渭华起义纪念馆、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富平县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旧址、渭南军事博览园、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包森故居、刘吉尧故居、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北野战军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研修旅游带。

“5张名片”

华山休闲度假:依托华山、少华山,联合华山医疗养生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华山自驾车露营地、综合商业街等,实现“山上游览、山下留客”旅游格局,打造华山休闲度假名片。

黄河风情领略:依托洽川景区、潼关黄河湿地公园、丰图义仓、韩城龙门风景区等旅游资源,以沿黄公路为轴线,建设沿黄公路文化旅游廊道,重点加强龙首渠等景区旅游开发力度,打造黄河风情领略名片。

东府民俗体验:依托华州皮影戏、华阴老腔、澄城刺绣、尧头窑黑瓷、韩城秧歌、蒲城和富平土织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潼关肉夹馍、大荔泡儿油糕和带把肘子、蒲城椽头馍、澄城水盆羊肉等特色美食,加大传统民俗文化活化利用,打造东府民俗体验名片。

圣贤帝陵追忆:依托桥陵、惠陵、泰陵、仓颉庙、杜康酒文化旅游景区、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等,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演艺产品,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圣贤帝陵追忆名片。

红色爱国教育:依托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渭南军事博览园、渭华起义纪念馆、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包森故居、刘吉尧故居、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等,发展红色研学、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爱国教育名片。

“8大体系”

新时代文艺创作体系:通过繁荣新时代文化艺术创作、推进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构建新时代文艺创作体系。

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通过守护好民族精神标识、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加快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建设非遗与文创产业孵化基地等工作,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工作,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通过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现代旅游业体系:通过深入推进大众旅游、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工作,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通过打造渭南标志性文旅品牌、创新文旅融合产品体系、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通过培育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加快文化和旅游市场标准化建设、健全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机制、强化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等工作,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通过积极融入国内文化和旅游大循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构建文化和旅游营销体系、创新文旅推广模式、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打造精品节会品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等工作,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四)发展目标。

——打造文化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样板。打造我市旅游精品,做强文旅产业,让旅游“火”起来;讲好渭南故事,塑造特色品牌,让文化“融”进来;推进文博资源数字转化,让文物“活”起来。到2025年,初步形成多元创新融合发展的“渭南经验”。

——建设黄河文化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实施“旅游+”战略,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为契机,推动“旅游+百业”融合发展,增强文旅产业综合实力。到2025年,力争接待游客达到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0亿元,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

——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双效倍增”。渭南地域特色文旅品牌日益彰显,产业要素基本齐全、文化遗产守正传承与创新局面基本形成。通过西渭文旅融合、“双城万人游”“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互惠游等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到2025年,“黄河华山·家在渭南”渭南文旅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五)远景展望。

到2035年,我市建设成为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重要节点城市、文化旅游强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文化艺术创作进一步繁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高A级旅游景区和高质量旅游度假区数量明显增加、留客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供给体系不断健全,黄河流域和“一带一路”交流频繁深入,文化和旅游融合互促机制基本成熟,文旅产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新时代文艺创作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聚焦新时代主题和重大现实题材,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实践的文艺精品,加快推进文艺作品宣传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新时代文艺创作体系。

繁荣新时代文化艺术创作。实施文艺精品战略,以争创中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市“杜鹏程文学奖”为引领,重点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重大现实题材,全面推进戏剧、文学、影视、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等多门类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打造一批富有渭南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

推进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舞台艺术精品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建立群众文化优秀作品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实施“互联网+演艺”网络营销与推广,借助新媒体,加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加强对艺术门类领军人物和代表性艺术家的宣传推介,发展网络文艺,创新艺术传播渠道。

加强艺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艺术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门类文艺专业人才,扶持推介一批本土文化艺术名家。加强对基层民间文化艺术的引导和扶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文化人才成长“万人计划”,积极挖掘、培养基层文艺人才和业余文艺骨干,凝聚优秀文艺人才,壮大文艺人才队伍,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专栏2 文艺繁荣发展工程

1.舞台艺术创作:以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圣文化、秦东民俗文化等为题材,利用新科技手段,推出3-5部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培养2-3家跨地域演艺集团公司,扶持不少于30家娱乐演出企业。

2.黄河流域优秀传统文艺振兴计划:振兴黄河流域老腔、同州梆子、皮影戏、韩城秧歌等传统地方戏曲,组织艺术家深入黄河流域,对黄河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普查、整理、加工,推陈出新,举办优秀保留剧目复排复演巡展活动,促进黄河文化艺术创作持续繁荣。

3.“歌从黄河来”音乐创作工程:深入挖掘黄河流域广为流传的音乐素材,通过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音乐创作,推出一批优秀黄河文化主题音乐作品,讲好“黄河故事”。

4.黄河主题美术联展计划:创作一批反映新时代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自然生态保护新风貌的美术作品,遴选优秀作品,在黄河流域举办巡展,创作成果由相关机构择优收藏,必要时组织赴北京、上海等地巡展。

5.小剧场舞台艺术创作演出交流计划:以黄河文化为根基,以黄河流域各县市区为主体,结合折子戏、小型舞台剧、杂技剧、皮影戏、民族管弦乐等艺术表现方式,繁荣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爱的小剧场演绎体系,展示黄河文化底蕴和渭南文化魅力。

6.艺术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方式,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养一批高水平艺术人才。实施艺术人才培养和进修计划,褒奖过去“台柱子”,扶持现在“台柱子”,培养将来“台柱子”;实施基层戏曲院团人才培养计划,为基层戏曲院团培养一批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美人才;举办文艺院团团长轮训班、编剧骨干班、文艺院团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美术创作研究班、美术策展培训班等,培养一批艺术骨干人才。

7.“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创作采风,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完善常态化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机制,从政策、经费、艺术指标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带动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到活动中来。

(二)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利用体系。

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好民族精神标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守护好民族精神标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打造一批弘扬黄河文化精神的文旅品牌和文艺精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渭南篇章。推动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黄河移民文化博览园、黄河非遗博物馆、华阴市老腔非遗综合演艺中心、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大荔县非遗展览体验馆建设,彰显黄河风情旅游带华彩魅力。提炼渭南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优良传统,守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延续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支持各县市区积极举办非遗展览、展示等活动,推进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传习所、传习点等设施建设。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推动皮影戏、迷胡、木偶戏、刺绣、面花等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记忆工程”,推动全市民间文艺普查资料和音乐集成的数字化。

加快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以濒危项目、代表性项目为重点,加快抢救性记录,落实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大师开展常态化的传承人培训,鼓励非遗传承人跨界交流合作,完善我市非遗传承人培养、管理、激励、退出与考核机制。鼓励非遗机构与高校合作,加快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支持招募培训非遗保护志愿者。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广。加强华阴老腔、韩城行鼓、华州皮影戏、大荔同州梆子等非遗品牌塑造。以“非遗重新进入生活”为导向,持续开展“黄河流域九省(区)传统戏曲保护联盟展示展演”“黄河岸边过大年”“万里黄河看渭南”等活动,在华山、少华山等景点举办非遗活动。推进富平阿宫腔、合阳提线木偶戏、大荔同州梆子、韩城行鼓等非遗展示展演进景区。在华山北站、渭南北站、大荔高铁站等进行非遗宣传活动,推动非遗宣传进高铁。推动非遗宣传进星级酒店、进特色民宿。

建设非遗与文创产业孵化基地。开展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工作,实现保护与传承相得益彰。发展非遗开发、工艺美术等相关产业,提升非遗工坊等载体建设运营水平。积极培育规上文化企业,对创意产业品牌给予扶持,支持华州皮影戏、澄城尧头窑黑瓷等非遗项目生产性发展。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重要文创产品及旅游商品创新创业基地,开发刺绣、面花、剪纸等非遗系列文创产品。支持大荔县、蒲城县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

专栏3 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程

1.文化公园建设: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黄河流域戏曲非遗联盟引领作用,实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推进华阴市、大荔县和韩城市魏长城文化公园项目建设。

2.“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建设:按照国家“非遗在社区”工程建设要求,遴选、引导和培育一批“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学校、楼宇、商圈等,打造具有传承、传播、研学、休闲、体验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

3.非遗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系统梳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资源收集、资源整理、资源开发和资源传播四方面进行数字化整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字资源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4.黄河流域非遗创意大赛:举办传统戏剧展演、黄河非遗摄影展、黄河传统技艺展、黄河美术主题展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

5.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名录体系建设,开展传统工艺研修培训计划,搭建手工艺品销售平台,举办非遗展示展销活动。以皮影戏、华阴老腔等国家级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为重点,搭建平台,融合资源,提高传统工艺项目创新水平,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品牌。

(三)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原则,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推动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和县域内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加强面向农村、欠发达地区、特殊人群的文化服务供给。推进博物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等公益性场馆设施和公益性活动项目免费开放。加快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20分钟文化服务圈”。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拓展群众文化参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做强“四进零距”“一元剧场”“青春之梦”等文化惠民品牌。推进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送书送戏送展览下基层、巡展巡讲巡演等活动。推动移动城市书房、特色图书馆及流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景区。

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推动数字文化服务转型升级、资源整合,统筹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支持创作适合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传播的文化精品,积极采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型传播手段,打造“渭南公共文化云”,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和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和传播渠道。

专栏4 公服体系提升工程

1.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各县市区文化场馆建设,拓展服务场所和内容,到2025年,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其中图书馆二级馆、一级馆占比达到45%以上,文化馆二级馆、一级馆占比达到50%以上。

2.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合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宣传、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社区活动站点配备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3.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完善各县市区公共文化机构,建设一批城市书屋、移动城市书房、共享书房、共享自习室,打造集阅读、休闲、展览、美育为一体的新兴文化空间;打造具有渭南特色的文化街区、步行街区等,以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更丰富的公共文化供给,提升城市软实力。

4.特殊群体文化产品: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活动,培育一批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品牌。

5.文化旅游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公共文化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等活动,鼓励重点景区适度动态调整门票价格,刺激文旅消费市场。

(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健全“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以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为抓手,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制造、广电及新闻出版、演艺娱乐、广告会展、工艺美术等行业快速发展,依托“山、水、城、陵、红”文化资源,推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度。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文化旅游节、文化美食节等活动,繁荣文化消费市场,壮大文化产业规模。培育和引进一批擅长市场开发、经营管理、国际交流的高层次文化创业人才。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创意、时尚、网络等融合发展,发掘培育“文化+”新业态,增强文化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引导支持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培育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创意、文化影视业、现代传媒业、工艺美术业等业态。加快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数字媒体、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招引一批文化创意、新兴媒体、软件网络等领域的文化产业项目,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传播体系,深化文化行政部门“放管服”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推进文化产品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文化需求。

专栏5 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1.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临渭区长寿塬恒芳玫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华州区“205”库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的提升改造。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5个以上。

2.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建设:对各县市区内保存较好的三线企业厂房、宿舍区进行恢复改造,建设开发文化创意园区和小微型文创企业孵化基地。

3.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培育壮大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文化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支持澄城县建设尧头窑非遗传承示范基地,蒲城县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荔县、蒲城县创建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

(五)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和“旅游+”“+旅游”,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提供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优质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持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大众旅游。坚持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统一,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推出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惠民措施,加大旅游公共服务力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拓展旅游消费领域。加强宣传教育,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游客文明、安全、理性、绿色出行。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质量。发展夜间旅游和假日旅游。

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做好文化旅游信息数据的统计、审核、综合分析及传输,推进各县市区的信息采集和数据交换,实现文化旅游管理智慧化。建设市智慧旅游数据平台,依托“智慧渭南”APP,打造集导航、导游、导购等为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推动旅游景区实现智慧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功能。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升高A级旅游景区道路等级,完善道路交通标识系统。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完善沿黄公路旅游交通服务配套设施和文化景观建设,满足游客自驾需求。提升县市区住宿接待服务能力,推进酒店数字化和智慧化。围绕我市知名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特产超市和旅游购物街区,构建多元化旅游商品销售渠道,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和综合收益。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和服务承诺制度,建立“旅游服务红黑榜”制度,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实施旅行社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推动在线旅游企业产品创新,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导游专业素养、职业形象。建立健全旅游志愿者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惠民服务,落实文博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免费开放制度,发挥公共资源公益功能。推动旅游与餐饮、住宿、交通等融合发展,推进旅游景区品质化发展、旅游商品全面发展、旅游娱乐品牌化发展。

专栏6 旅游业提质扩容工程

1.推动旅游与餐饮业融合发展:积极实施“文化+餐饮+旅游”,注重文化元素与餐饮相结合,打造一批特色餐饮品牌。开展渭南名小吃推广活动,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提升渭南“陕菜之都”品牌影响力,让游客“乐食渭南”。

2.推动旅游与住宿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文化主题酒店,形成特色酒店品牌。培育一批高星级酒店,提升住宿业供给质量。以华山自驾游露营地为样板,在有条件的景区、景点等合力布局森林木屋、露营帐篷等住宿项目,加快推进特色民宿建设,丰富和提升民宿数量和品质,让游客“乐宿渭南”。

3.特色旅游民宿:依托华山景区、少华山景区、渭华起义纪念馆、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韩城市党家村等自然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打造集农家餐饮、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生态民居等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精品民宿集群。

4.旅游酒店度假项目:推进临渭区希尔顿酒店、渭南经开区中瀚旅游酒店、华阴市华山喜来登酒店、合阳县秦晋大酒店等建设。

5.推进旅游与交通运输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化建设力度,合理配套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推进旅游全域全景图、道路、高速公路旅游标识建设,合理布局旅游专线。拓展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沿黄公路沿线自驾车露营地、停车场、加油站、旅游厕所、休憩驿站、观景平台和地方特色商品消费点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满足游客自驾需求,让游客“乐行渭南”。

6.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建设市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县市区旅游交通标识系统、高速公路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市域旅游全景图标识系统,完善全市旅游服务设施。

7.推进旅游景区品质化发展: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文旅融合,深挖独特的人文资源,讲好历史故事,打造更有“文化味”的旅游景区。推动产城融合,围绕宜居宜游宜业建设目标,打造更有“烟火味”的旅游景区。推进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打造更有“生态味”的旅游景区,让游客“乐游渭南”。

8.推动旅游商品业全面发展: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大力培育定制式、体验式特色旅游商品。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发智慧型文创产品,策划文化辨识度高、现代感强的渭南文创产品品牌。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加大以华阴老腔、华州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澄城刺绣等非遗为基础元素的旅游商品开发力度,让游客“乐购渭南”。

9.推动旅游娱乐业品牌化发展:打响“黄河华山·家在渭南”文旅品牌,提高渭南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立文化旅游演艺体系,支持文艺节目在景区常态化演出。深度开发富平阿宫腔、渭南碗碗腔、华阴迷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地方文艺形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旅、商贸、体育等产业融合示范点,让游客“乐娱渭南”。

10.优化文化和旅游服务:各县市区推出1个进景区文化演艺,1家企业达到全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认定标准,策划1条以上特色短线游线路,建设渭南戏曲博物馆。各县市区至少建设2个城市书房,至少打造1条通往核心景区和度假区的景观路。

(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优化文化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做优做亮“华夏之根”“黄河之美”“大华山”三张文旅名片。加快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激活渭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创新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做优做亮“华夏之根”文旅名片。立足华夏文明根和魂,以史前文化、先秦文化和圣贤文化为重点,用活用好大荔人遗址、华州老官台、仓颉庙、司马迁祠、唐帝陵等华夏文明根脉元素,挖掘三圣故里历史名人典故的文化价值,打造“有故事、有形象、有温度”的渭南文化IP——“华夏文明之源、山河奇观之地”。

做优做亮“黄河之美”文旅名片。举办“万里黄河看渭南”黄河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旅游带(渭南段)建设。持续开展黄河九省(区)戏曲非遗联盟汇演,打造黄河文化特色品牌,彰显黄河风情旅游带华彩魅力。

做优做亮“大华山”文旅名片。加快华山文化艺术中心、华阴老腔非遗演艺中心、华山冰雪仙境乐园、长涧河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等项目建设。常态化推出《忆秦娥》《再现智取华山》等沉浸式演艺,持续举办“华山之巅·云海音乐会”品牌活动。以华山为龙头,开发“温泉养生、乡村生态、运动休闲”等主题旅游产品。

推动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发展。依托秦岭、黄河、大荔沙苑三大旅游资源,在严格遵守生态保护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秦岭山脉、黄河流域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和沙苑生态观光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依托山岳、森林、温泉、湿地等自然资源,打造以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和生态休闲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华山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名胜区、潼关古城景区、卤阳湖景区等旅游资源为带动,大力开发温泉度假、森林度假、山地度假、户外体验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大力推动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推进韩城古城、白水仓颉庙、蒲城唐帝陵遗址公园等景区开发,建设历史文化体验基地。依托澄城县尧头窑、富平县陶艺村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陶瓷文化体验产品。推进各县市区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开发具有秦东特色的民俗体验旅游产品。推动华阴老腔、华州皮影戏、大荔同州梆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入结合,大力发展非遗体验旅游产品。

加快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依托关中农耕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传统古村落、古街巷、古建筑,突出乡风民俗,重点打造渭北葡萄产业园、华阴鸵鸟生态园、大荔冬枣小镇、韩城神农现代农业园区等乡村特色旅游示范园区,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精品旅游路线,提升休闲农业精品园区示范效应,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推进临渭区桃花源民俗文化园、富平柿子风情小镇等乡村景区品质升级,实现农业生产和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农旅融合休闲化发展。

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依托渭华起义纪念馆、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澄城县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塑造“渭华风云”红色旅游品牌,打造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研学基地。推动红色旅游由旧址参观的单一模式,向精神教育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复合模式转变,促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推动革命文物单位、纪念馆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红色主题纪录片、动漫作品、文化衍生品等,打造红色文化IP矩阵。

大力打造工业旅游产品。探索工业旅游创新型发展模式,利用有历史记忆的老厂房开发工业旅游,促进产业链由单纯厂区生产线参观向工业产品购买、工业知识研学、工业遗产体验延伸,重点打造韩城市龙门钢铁、富平县圣唐乳业工业旅游园、白水县杜康酒文化景区、渭南高新区中垦华山牧业及潼关县黄金小镇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造旅游经济新增长点,实现工业文化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

积极打造研学旅游产品。以白水仓颉庙、杜康酒业为依托,挖掘“字圣”“酒圣”文化内涵,开发建设一批体验性强、参与性高的研学旅游项目。依托韩城市司马迁祠,深入挖掘“史圣”文化内涵,打造中华文化传承、研学基地。依托渭南市经开区卤阳湖景区,开展研学旅游体能拓展益智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资源为重点,建设非遗研学基地,为青少年参与非遗制作搭建平台。结合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发科学普及、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等系列研学课程和路线,不断丰富研学旅游产品体系。

着力打造体育旅游产品。积极争取中、省体育精品赛事,开发多种形式的体育旅游产品。规划建设“慢生活”休闲步道,重点打造黄洛渭沿岸全民健身体育休闲长廊、大荔沙苑内陆沙漠运动休闲度假目的地和渭南市经开区卤阳湖航空运动休闲度假区等。持续举办华山国际攀岩大赛、国际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策划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徒步登山、户外拓展等活动,满足不同体育消费群体需求。

加快康养旅游产品发展。推动文旅与康养融合,发展以旅居养生、休闲观光为主题的康养旅游产品。集聚生产要素保障,支持临渭区高标准建设美好生活示范区,鼓励华阴市、华州区依托华山、少华山独特森林氧吧和地热温泉优势,开发集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等为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旅游项目,打造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支持白水县依托林皋湖,推广以民俗体验、乡村休闲为主题的田园康养项目,建设乡村康养旅游示范基地。

加快低空旅游产品开发。依托渭南市经开区卤阳湖航空休闲旅游产业园,借助轻型飞机、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飞行器,开发低空飞行体验、跳伞等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依托秦岭、黄河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俯瞰秦岭”“全景黄河”等特色低空旅游产品。支持建设低空飞行营地,鼓励卤阳湖景区开发航空运动主题公园,举办低空飞行运动赛事,开发低空旅游产品。

专栏7 文旅融合创新工程

1.历史文化景区:重点推进仓颉庙、司马迁祠、渭南老街、韩城古城、潼关古城、刘家洼东周芮国遗址公园、桥陵文化遗址公园、蒲城历史文化街区、丰图义仓粮食安全教育科普馆、三贤故里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

2.红色旅游景区:重点推进渭华起义纪念馆、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韩城市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渭南军事博览园等红色旅游景区综合开发。

3.自然生态和休闲旅游景区:实施A级旅游景区倍增计划,依托华山景区,推进华山古柏行景观恢复工程(南段)、北斗坪景区开发、道教宫观恢复工程、华山国际文旅康养示范区、华山游艺园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少华山森林公园景区开发、韩城市黄河文化旅游剧场、韩城黄河文化非遗基地、黄河龙门风景区、渭南市经开区卤阳湖天骄湖景区二期、洽川风景名胜区、林皋湖5A级旅游景区、沙苑景区旅游开发、岳渎公园及十里画廊、临渭南塬航天生态园、渭北葡萄产业园等建设。

4.沿黄公路旅游廊道:以沿黄观光公路(渭南段)为轴线,依托华山、潼关古城、丰图义仓、洽川风景名胜区、司马迁祠等文旅资源,鼓励景区联动营销,打造沿黄公路文化旅游廊道。

5.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园:依托大荔冬枣、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富平柿饼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现代农旅融合示范园。

6.田园综合体:依托我市丰富资源优势,打造合阳印象灵泉、大荔新茂天地源家庭农场等一批田园综合体。

7.蒲城县时间博物馆:推进主展馆、设备展馆、青少年科普拓展体验中心、旅游配套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

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鼓励各县市区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分梯队推进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在生态环境改善、旅游景区升级、交通条件提升、人文环境优化、旅游服务提升等方面作用,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专栏8 各县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引

1.把韩城市建设成以黄河文化、史记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黄河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国际知名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紧扣建设沿黄河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促进“城景一体化”建设,打造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积极融入黄河旅游带建设,加强与黄龙、宜川、河津等周边区域合作,促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联动发展,打造“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旅融合新形象。

2.把临渭区打造成以乡村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农业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推进渭南军事博览园、临渭区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渭南航天生态园、寇准廉政教育基地、体育运动公园和渭南植物园提质升级。加快旅游和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大力发展人文旅游、古城旅游、西塬自然及康养旅游、东塬自然旅游,打造“宜居宜游·富美临渭”文旅融合新形象。

3.把华州区打造成以红色研学和康养度假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少华山景区、渭华起义纪念馆、205库群、华州皮影文化园等文化旅游资源,构建“观光感悟、乡愁情怀、风情体验、健康度假”四类文旅休闲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游、生态康养游、乡村休闲游、研学旅游、体育赛事游等,实现旅游与文化、康养、医药、研学、体育等融合发展,打造“山水华州·皮影之乡”文旅融合新形象。

4.把华阴市打造成以国际山水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样板区:依托华山、西岳庙、关帝庙等旅游资源,实施文化生态廊道建设、长涧河——魏长城一体化打造、西岳庙历史文化激活、华山景区提升改造、特色主题乐园建设、华阴“慢生活”体系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康养度假、民俗体验、休闲体育、旅游演艺、夜间经济,打造高质量生态旅游目的地、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研学旅游目的地,把华阴市打造成以国际山水生态休闲度假为特色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样板区。

5.把潼关县打造成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潼关古城、岳渎景区、秦王寨景区、善车口历史文化旅游村和中军帐生态农业观光村为核心,依托黄河文化、关隘军事文化、黄金文化、生态文化、廉政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实施古渡口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潼关古城遗址保护与环境整治、岳渎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环境整治等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千古名关·华夏金城”文旅融合新形象。

6.把大荔县打造成以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丰图义仓、冬枣小镇、八鱼石墓博物馆、福佑古寨景区、平罗农业公园、魏长城等文化旅游资源,实施丰图义仓景区提升、“激情沙海”运动休闲度假区建设、魏长城遗址主题文化公园建设、八鱼石墓博物馆提升改造,不断完善同州文化综合体、同州梆子传习所、旅游综合服务中心等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美丽大荔·周末之家”文旅融合新形象。

7.把澄城县打造成以文产融合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刘家洼东周遗址、龙首坝景区、好运古建文化产业园等资源,建设尧头窑黑瓷烧制技艺非遗体验展陈项目,提升好运古建文化产业园,保护和利用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西北第一野战军第六次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打造“大德之域·黑瓷之乡”文旅融合新形象。

8.把合阳县打造成以诗经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洽川景区、大武帝山景区、印光故里景区、文庙博物馆等,创建一批A级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策划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区域旅游整体品牌营销。加强文旅与“食、游、购、娱、体、展、演”等业态融合,打造“伊尹故里·诗经合阳”文旅融合新形象。

9.把蒲城县打造成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时间博物馆、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唐桥陵文化遗址公园、王鼎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杨虎城故居、李仪祉故居、永丰革命烈士陵园、蒲城县博物馆等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帝陵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廉政文化和生态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历史人文、帝陵体验、乡村民俗等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住建、交通、健康、工业、体育等融合发展,将蒲城县打造成中国时间发出地、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帝王陵墓文化体验地之一、全国知名酥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体验基地,打造“将相故里·龙脉福地”文旅融合新形象。

10.把富平县打造成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艺村、中华郡、温泉河湿地公园、石川河湿地公园、金栗山森林公园、圣唐乳业工业旅游园、金地景区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中心城区、唐帝陵文化旅游、柿子农业旅游、荆山塬文化旅游、金栗山——美原生态旅游六大组团,形成一批融合项目、业态和集聚区,打造渭南红色文化弘扬区、秦汉历史文化展示区、国际陶艺文化体验区。

11.把白水县打造成以圣贤文化为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林皋慢城景区、仓颉庙、杜康酒文化旅游景区、白水苹果、尧头豆腐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林皋慢城景区、仓颉庙文化旅游景区、杜康酒文化旅游景区、白水和园田园综合体景区提升,打造“仓颉故里·醉美果乡”文旅融合新形象。

(七)完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坚持培育和监管并重,做优做强国内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应急管理,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培育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进知名旅游企业落户渭南。支持旅行社牵头组建地接联盟,做强地接市场。激发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资源整合、创新运营、塑造品牌活力,做强做优渭南区域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领域大众创新计划,积极扶持文旅创客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尧头窑景区设立大师园和黑瓷创客园区。扶持和培育一批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创新性方向发展。

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创新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方式,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打击文旅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完善文旅投诉举报体系。持续开展“体检式”暗访评估工作,巩固和拓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成果。

加快文化和旅游市场标准化建设。推进文旅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标准化建设,完善艺术品经营活动、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标准制定,提高文旅市场服务水平。完善文旅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文旅市场环境。

健全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机制。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文旅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文旅领域日常安全管理。推进文旅景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紧急救援设施。确保110、119、120等通讯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完善政府救援及专业救援体系。建立和完善游客安全组织体系、预警体系、救援体系和保险体系,打造安全旅游目的地。

强化文化和旅游应急管理。将文旅应急管理依法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市、县、景区三级文旅应急管理体系。制定文旅服务业疫情防控长效机制,贯彻好“预约、错峰、有序、文明”管理新常态,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动态调整和完善精准防控相关措施及政策。在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乡村旅游点等旅游集聚区建立应急救援点。

专栏9 市场培育监管工程

1.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体系:贯彻落实景区、民宿、旅行社、酒店等各类服务标准,加强培训力度,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对民宿从业者、酒店从业者、景区从业者等开展服务接待、厨艺技能、礼仪等培训,指导文旅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服务,积极开展大型职业技能培训。

2.旅游目的地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公布旅游目的地节假日交通情况,推广景区门票预约、游客流量管理制度,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建立对高空、水上、探险等特种旅游设备的数据安全监测系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更换存在风险隐患的特种设备。针对山地、河流等旅游安全事故易发地段向游客提供预警服务。

3.文化和旅游投融资平台:鼓励大型文旅企业利用产业基金建设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落实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改造、景区升级优化等相关项目资金保障。健全文旅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构建文旅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继续办好投融资对接交流活动,推广文化旅游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旅产业。

4.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支持文化旅游行业协会依据行业章程组织活动,完善自律管理,加强会员信用建设,制定和完善行业协会政策体系,规范旅游景区、会展行业、酒店、餐饮、旅行社、文化产业等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推动我市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

(八)建设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

创新文化和旅游营销手段和宣传模式,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打造精品节庆品牌和旅游线路产品,不断完善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扩大我市文旅影响力。

积极融入国内文化和旅游大循环。加强与西安市、商洛市、延安市等省内城市合作,协同互动,实现客源互送、节庆互联、品牌互推、互利共赢。加强与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周边地区旅游合作,共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加强西渭融合,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合作交流。

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挖中华汉字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积淀,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对外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交流展览活动,提升“文化渭南”形象和美誉度。深化与国际文化机构交流合作,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展演系列活动。引导支持文化项目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的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

专栏10 对外交流拓展工程

1.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计划: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协作论坛,实现错位基础上的协同、互利基础上的合作、协作基础上的发展,开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旅游合作营销等活动,推出系列关中平原民俗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合力打造特色演艺精品。

2.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山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域协作,推进晋陕蒙黄河大峡谷文化旅游协作示范圈、秦晋黄河文化和旅游带共建共享圈、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文化和旅游协作圈建设。

3.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合作计划:加强与省内西安市、宝鸡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等城市合作交流,依托秦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秦岭生态文化旅游带,开发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旅游产品,共同打造以秦岭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

4.红色文化旅游合作计划:依托西北革命红色旅游联盟,深化与甘肃省陇南市、庆阳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榆林市、延安市、咸阳市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合作共赢,整合红色文化博物馆、会议旧址、战斗遗址、名人故居、陵园等旅游资源,推出系列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构建文化和旅游营销体系。积极发挥“政府主办、企业自营、第三方代营”的多元营销效能,利用高层营销、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构建政府、企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营销体系。充分利用友好城市纽带和桥梁作用,积极开拓海外媒体宣传渠道,线上线下结合,广泛推出文旅宣传片、宣传品等,提升我市文旅国际影响力。

创新文化和旅游推广模式。持续提升“万里黄河看渭南”“黄河岸边过大年”等主题活动在国内影响力和知名度。拍摄渭南地域特色文旅专题片,邀请知名专栏作家、记者和网络写手撰写渭南游记,并在中省主流媒体和现代新媒体宣传推广,树立渭南文旅新形象。

拓展旅游客源地市场。加强西渭文旅融合,重点开发省内高校学生市场,出台“学子家庭游”等优惠政策,吸引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游客来渭旅游。搭建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五城互惠游”,福州、镇江“双城万人游”互惠平台。

打造精品节会品牌。依托全市非遗资源优势,创作丰富多彩演艺节目,实施“一县一品”工程,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节庆品牌。借助“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文化陕西”旅游推介会、陕西省艺术节等活动,加强渭南旅游对外宣传与推广。持续举办渭南文创大赛、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和“五好”红色讲解员大赛,提高渭南的文化影响力。

专栏11 精品节会繁育工程

1.打造各县市区精品节事品牌:培育蒲城县“梨花文化旅游节”、白水县谷雨祭祀仓圣非遗文化节、合阳县文化旅游节及“百万游客免费游澄城”等节庆品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2.培育乡村节庆品牌: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创建文化和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品牌。举办乡村村晚、农民丰收节、樱桃节、山货节、传统戏剧展演、乡村摄影展、传统技艺展等节庆活动。

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围绕秦岭、黄河“一山一水”旅游风景道,依托我市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秦岭生态康养线、黄河风情感悟线、华夏文化寻踪线、非遗民俗研学线、圣贤文化探访线、红色基因传承线、时尚运动休闲线、湿地风光体验线、将相故里溯源线、低空观光飞行线等精品旅游线路,针对旅游客源市场划分,设计国内旅游线路。

专栏12 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工程

市内主题旅游线路

1.秦岭生态康养线:临渭区(石鼓山景区、天留山景区)——华州区(少华山景区、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华阴市(华山景区、华阴关帝庙)——潼关县(潼关古城景区)。

2.黄河风情感悟线:韩城市(黄河龙门古渡风景区、司马迁祠、韩城古城)——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夏阳黄河古渡、灵泉古村落)——大荔县(古渡口、丰图义仓、福佑古寨)——潼关县(岳渎景区、古渡口景区)。

3.华夏文化寻踪线:华阴市(华山景区、西岳庙)——大荔县(大荔人遗址)——蒲城县(龙首渠遗址、桥陵)——白水县(仓颉庙景区、杜康酒文化旅游景区)——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韩城市(司马迁祠)。

4.非遗民俗研学线:临渭区(草编、碗碗腔、黑陶)——华州区(皮影戏、竹编)——华阴市(迷胡、老腔)——大荔县(丰图义仓)——潼关县(潼关肉夹馍工坊、酱菜博物馆)——合阳县(跳戏、提线木偶戏)——韩城市(韩城秧歌、行鼓)——澄城县(刺绣、黑瓷)——蒲城县(清代考院、椽头馍博物馆、陕西蒲城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富平县(石刻、老鼓)——白水县(研学基地)。

5.圣贤文化探访线:韩城市(司马迁祠、党家村、古芮国遗址)——白水县(仓颉庙景区、杜康酒文化旅游景区)。

6.红色基因传承线:富平县(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康庄战斗烈士陵园)——临渭区(渭南军事博览园、王尚德烈士陵园)——华州区(渭华起义纪念馆)——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包森故居、刘吉尧故居、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澄城县(壶梯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韩城市(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范家庄党支部)。

7.时尚运动休闲线:临渭区(南塬创新创业基地)——华州区(少华山景区)——华阴市(华山景区、华阴市文化生态廊道)——潼关县(岳渎景区)——渭南市经开区(卤阳湖景区)——韩城市(党家村古建筑群)。

8.湿地风光体验线:渭南市经开区(湿地公园、西汉文化)——潼关县(古渡口景区)——大荔县(黄河湿地风景区)——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

9.将相故里溯源线:临渭区(渭南军事博览园、王尚德烈士陵园)——富平县(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蒲城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鼎纪念馆、永丰烈士陵园)——潼关县(杨震博物馆)——韩城市(司马迁祠)。

10.低空观光飞行线:渭南市经开区(卤阳湖航空休闲旅游产业园)——蒲城县(桥陵文化遗址公园)——大荔县(丰图义仓景区、沙苑景区)——合阳县(洽川风景名胜区)。

省内旅游线路

1.历史文化线路:延安市(黄帝陵景区)——铜川市(药王山、玉华宫)——渭南市(西岳庙、仓颉庙景区、渭南市博物馆、清代考院博物馆、杨震博物馆、司马迁祠、党家村古建筑群)——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华清池、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园)。

2.自然景观线路:榆林市(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红碱淖、白云山)——延安市(乾坤湾、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壶口瀑布)——渭南市(华山、洽川风景名胜区)——西安市(汉城湖、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商洛市(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

3.红色文化线路:延安市(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延安宝塔山景区)——铜川市(照金革命纪念馆)——渭南市(渭华起义纪念馆、富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安市(西安事变纪念馆)。

4.骑行自驾线路:榆林市(红碱淖、白云山)——延安市(乾坤湾、壶口瀑布)——渭南市(洽川风景名胜区、潼关古城、丰图义仓、司马迁祠、韩城古城)。

5.工业观光线路:延安市(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景区)——铜川市(王石凹工业遗址)——渭南市(龙门钢铁景区)——西安市(西安高新创业园)。

国内旅游线路

黄河金三角旅游线、沿黄公路自驾旅游线、秦岭自驾旅游线、红色研学旅游线、“中华字路”旅游线、“中华诗路”旅游线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建渭南市加快文旅融合建设华彩渭南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协调处理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推动重大政策、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把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确保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二)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完善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引导文旅产业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加强文旅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打造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建设,营造各类文旅主体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三)加大资金投入。

抢抓国家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和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机遇,加大衔接争取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在文旅产业发展、宣传推广、品牌创建、市场营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重要作用,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为我市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四)强化人才支撑。

锻造高水平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引进文化和旅游领域领军人才,整合全市文旅教育资源,推进校企合作,高标准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创意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领域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大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储备和培养文旅行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