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唯一授权网站】

图片

图片

长者专区
开启无障碍
长者专区> 政务要闻> 正文

陕西:在黄河“几字弯”,写下“绿色诗行”

来源:陕西发布 发布时间:2024-08-15 08:21

府谷县黄河入陕第一湾(资料照片)。 省水利厅供图


陕西农村报记者 黄敏 赖雅芬

夏末秋初,榆林市榆阳区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的林海一眼望不到边,青翠的樟子松已经长成一道绿色的“防沙屏障”。

这里是黄河“几字弯”核心区。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重中之重。陕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部、黄河“几字弯”腹地,是这场攻坚战的主战场。近年来,陕西接力锁黄沙、添新绿、筑屏障、稳生态,累计完成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造林任务1405.45万亩。

如今,黄河沿岸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茂密的林草如“绿色诗行”,排布在黄土高原上,讲述着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的故事。

一碧万顷

书写草木成林的绿色奇迹

沿着榆阳区榆麻公路一路向东,当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樟子松映入眼帘时,就到了大河塔镇柴兴梁村。7月29日,路边的沙地里,一棵棵樟子松幼苗长势喜人,几十名工人穿梭在松林间开渠、引水,干得热火朝天。

“树种上后,风沙被挡住了,环境也好了,干啥都有盼头。”正在林间忙活的村民杨汉法满头大汗,“再过一两年,这片沙地就会变成松林,一定会更美。”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曾是柴兴梁村的真实写照,风沙不断侵袭着这里的村庄和农田。杨汉法回忆,小时候他经常和小伙伴到村外玩,那时的沙地光秃秃的,一吹风整个天空都变了颜色。“没树就挡不住风沙、锁不住水,庄稼种到地里也出不了几棵苗。”杨汉法说。

“染绿一片沙,拦住一沟土”是柴兴梁村几代人的愿望。1978年,“三北”工程正式启动,一场人对沙的“阻击战”在毛乌素沙地拉开大幕。搭屏障、开壕沟、挖水渠……多年来,无数人接力植绿,筑起了一道防沙治沙的生态屏障,创造了“沙地变绿洲”的奇迹。

如今,陕西境内的2.4万平方公里毛乌素沙地松林成片。广袤的林海不仅让曾经荒凉的沙地重焕生机,也在乡亲们心里种下了“绿色梦想”。

2023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响后,柴兴梁村的乡亲们更忙了。“我们村有3000多亩沙地。今年4月,村里开始新一轮植树造林。乡亲们得空就栽树,一个比一个干劲足。”在杨汉法看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多一棵树就多一片绿。

榆阳区是我省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今年,我们在大河塔、小壕兔、孟家湾3个乡镇的12个村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总面积6.1万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200多万株,预计10月底完工。”榆阳区林业和种苗工作站副站长杨娥说,为实现“栽一片、活一片、绿一片”,榆阳区按照“先搭障蔽、再种草灌、后植樟子松”的固沙模式,把一棵棵樟子松种在沙地深处。

树木,一棵一棵增加;绿色,一片一片蔓延。踏着夏日阳光,漫步在榆林的乡野田间,苍翠欲滴的樟子松汇聚成绿色方阵,一眼望不到边。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其中,农田星罗棋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为黄河“几字弯”写下了诗意注脚。

一水安澜

激活沿岸绿色发展新动能

盛夏时节,黄河沿岸草原、山林生机勃勃,连绵绿意从城镇街巷向乡间阡陌延伸。奔腾的黄河拍打着河岸,在群山间奏响动听的旋律。

位于黄河“几字弯”中下游的吴堡县,在这场攻坚战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沿黄公路骑行、打卡二碛景区、漫步乡间小路……所到之处,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一览无余。

说起家乡的变化,岔上镇丁家畔村村民丁宝山有一肚子话:“河还是那条河,但水清了、山绿了,不光庄稼长得好,挣钱的门路也越来越多。”丁宝山每天不是在打理山上的十几亩红枣树,就是在家门口的小菜园忙活。

丁家畔村与黄河一路之隔。随着黄河沿岸绿起来、美起来,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也变了模样:山上山下草木葱茏,村里村外干净整洁,农家小院美观亮眼。最让乡亲们高兴的是,地里的庄稼、山上的红枣年年都有好收成,加上黄河观光、乡村旅游越来越火,大伙儿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

“山上有果园,门口有菜园,日子就不愁。过几天,我打算叫人把家里的五孔窑洞装修一下,咱也弄个农家乐。”在黄土地上耕耘了半辈子的丁宝山如今也吃上了“生态饭”。

从丁家畔村驱车20多公里就到了吴堡县城。阳光照耀下,黄河波光粼粼,青山、古镇、乡村构成一幅优美画卷,这正是黄河“几字弯”逐绿向美的生动写照。

从昔日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小山城,变成如今“高山松柏连成片、河流溪水映青山”的“陕北小江南”,吴堡县处处展现出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沿黄生态经济示范县”,推进全域植绿增绿;实施“百村万树”绿色村庄行动,在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栽植经济林果、发展庭院经济……

“全力打造黄河西岸绿色廊道,同时围绕城乡建设、地域文化、特色产业优化布局,让吴堡这片‘塞上绿洲’宜居、宜业、宜游,更宜养。”吴堡县林草办相关负责人慕彦军说。

林丰草茂处、碧波流转间,一个人水和谐、城乡共美的多功能生态都市圈呼之欲出。

一泓清水

解锁黄土高原的“绿富”密码

从2000年到2023年,延安市植被覆盖率从46%跃升至81.3%。近期,地处黄河“几字弯”腹地的宜川县绿意正浓。

在集义镇流湾头村成片的苹果园里,累累果实挂满枝头。8月7日,65岁的村民刘厚福起了个大早,扛上铁锨就上了后山。翻过一道沟就能看见自家的苹果园。“这些年光景不一样了。我这十几亩果园产量高、效益好,每年稳稳当当收入十几万元。”每天到果园转一圈,刘厚福心里就很踏实。

流湾头村曾经荒山秃岭,风起黄土飞扬。面对沿村而过的黄河,村民只能“望水兴叹”。

没有好生态,何来好日子?为了给荒山披上“绿装”,宜川县将全县划分为西南林区、北部塬区、黄河沿岸3个区域,按照“两屏一谷一网”思路造林。

当沟沟峁峁由“浅绿”变为“深绿”,宜川县又将目光投向“生态+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苹果、花椒、核桃、仁用杏等经济林,发展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做加法”。

如今,宜川30多万亩苹果和10余万亩核桃、酥梨等在绵绵青山间串联起一条果业带。沾了生态光、过上好日子的村民又开始忙活了。在林间养猪、养鸡、养蜂,种瓜果蔬菜、种油用牡丹……一个个新兴产业让绿水青山更有“含金量”。

“生态好了,看啥都是美的。”刘厚福在果园忙完后,把铁锨放在树下,背着手往山下走去。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村落民居若隐若现。“现在的好日子跟苹果一样甜。”刘厚福说。

眼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酣。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从一个产业到一个经济圈,一抹抹跃动的“绿色”正不断蝶变升级。